考场外家长
“家长没压力,孩子才会更放松。”考点外,考生家长刘女士与新晚报记者聊了起来。刘女士的儿子学美术,今年从师大附中毕业。孩子高一选择了“画画”,艺术联考成绩235分。这孩子可以选择的学校挺多,可他已经打定主意不远走,就想在哈市上学。“我想让儿子学服装设计,他却想学纯艺术。”刘女士说,一切等考完再说,考前儿子特别放松,如果画起画来不愿停笔,经常熬到凌晨。高考前一天,完全“放松”了,书都没翻过。
等在场外的牟爸爸说,他是心态最稳的,他儿子此前参加了多所大学的艺术考试,成绩都不错。“大连艺术学院、四川传媒学院、四川电影学院、中国传媒大学(分数线,专业设置)南广学院、西安外事学院,孩子都拿到‘准入证’了。”牟爸爸伸出手指边说边计数,一脸骄傲。他笃定地说,艺术类成绩优秀的考生,基本上文化课成绩属于“过线就能上”。他和儿子都信心满满,“我们已经开始选上学用的箱子了”。
晓雪的妈妈苗金华说,她可能是最省心的妈妈。“吃、住、行……高考期间的攻略,全是晓雪一手准备的,我的任务就是陪着。”苗金华家住老机场路附近,距离考点比较远,女儿提前把住的地方订好了,2天不到200元。一天三餐吃什么、在哪吃,女儿也都一手操办了。女儿挺独立,她省心了。“平时学画画,都是孩子一个人去,考哪个学校也是女儿和老师商量的。”苗金华说,独立的女儿选了大连一所大学,她“全听女儿的”。
目送孩子走进考场后,苗金华一个人坐在考场外,突然就掉泪了,“女儿大了,要飞了,用不上妈妈了……”
看似轻松,但家长们说,艺术类、体育类考生竞争开始得更早,考生和家长投入也更大(时间和金钱)。这个考点的孩子们表现出的自立,其实是他们另一种成长后的表现,他们或因为喜欢、或因为“找辙”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高考路,也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路。